愛情向來是電影永恆不墜的題材。搭配此次主題的相關程度,我們選輯了關於同志題材的《藍宇》與女朋友男朋友做對照;而法國新生代導演哈維多藍之《幻想戀愛》與楚浮愛情經典《夏日之戀》則同樣是關於兩男一女之間的情愛故事。最後,再回顧一部經典老片《北非諜影》,看看如何刻畫出大歷史之下的一段愛情回憶。

❤️4部描繪愛情的電影片單

1. 藍宇(2001)

故事背景

1980年代末,中國大陸的經濟開始飛躍性成長, 30歲的富商陳捍東認識了到北京求學的東北青年藍宇。

陳捍東愛他,卻又不可自制的想以支配者的角度控制藍宇,但藍宇總是不輕易屈服。他們之間除了同性的障礙外,還伴隨著貧富不對等的心理,藏著許多不確定的成分。一直到六四天安門事件,那種必然的失去讓兩個人明白彼此的重要。但數年後,陳捍東還是決定結婚,藍宇則斷絕聯絡。

陳捍東與妻子貌合神離的關係只維持了三年,隨後他跟藍宇就在機場重逢,兩個人又走在了一起。但是隨著1990年末中國大陸的商業調查,陳捍東被控入獄,藍宇則奔走籌錢。經此一難之後,兩人的關係更加深刻,而家人朋友也開始接受兩人不尋常的關係,但生命總是差了這麼一步…。

導演風格&手法

關錦鵬(1957~)一直以來都喜愛以中國現代化的衝突作為電影的元素,這部片也在「同志」與「經濟起飛」上做了深刻的描寫。他擅長於呈現歷史中的一環,以表現對歷史的反省以其自覺。真正的歷史面目已經被模糊,不再成為時代指標,而把重心回歸到歷史裡的人物,回應了個人經驗與集體記憶。

《藍宇》最大的特色是平淡而靜謐的風格,一個娓娓道來的校園愛情故事。那些相愛的激情與時間流動似乎都被藍灰的畫面凍結,而跳躍的鏡頭跟最單純的剪接將焦點全部集中在兩個慢慢靠近的靈魂上。整部電影不談時代,也不為同性相愛辯解,卻在無言之間將一切都昇華,甚至無法將任何一者獨立來看。

同志關係不是影片主線,這樣的愛情放在哪裡都值得珍貴,已經超越性別的框架;而即便時代深刻的影響了主角們,也只是一個輕描淡寫鏡頭。那幕側寫六四遭到鎮壓學生疏散逃命的悲劇,在螢幕上呈現的不是歷史悲劇,而是同志天性逆天的愛情中必然的倉皇壓抑。

關錦鵬處理這種脈絡清楚卻不顯眼的歷史不但沒有削弱時代感,反而更凸顯人物與時代抗衡的激情,將影片從個人提升到群體價值的回憶與反省,同時也賦予它美好的形象。看完電影後,站在現在的角度再回頭望去,就如同電影結尾一樣,那種早已經離開,卻又彷彿從未離開的感覺才真的衝擊了心靈。 其實關錦鵬鏡頭下的歷史就是失速的走馬燈,你看著他一邁往前卻又無能為力阻止,到頭來你只能選擇愛,並且只剩下愛,卻依然不能停止自己。這就是他一貫「既近且遠、既遠且近」的大時代荒涼風格。

(文/楊揚)

藍宇
LAN YU
2001 | 87 min | 中國
directed by / 關錦鵬
starring / 胡軍、劉燁、蘇瑾、李華彤

2. 幻想戀愛(Les Amours Imaginaires,2010)

故事背景

故事敘述一段一對異性好朋友同時愛上一個男生的過程,故事中Francis與他的密友Marie同時愛上了Nicolas,一開始他們都故作若無其事卻暗中做了很多小心機、小細節去討好Nicolas,其實很多小地方兩個好朋友之間都會偷偷地較勁、用盡方法去吸引Nicolas的注意。 Francis的浴室牆上有著許多小記號(計數用的),用來記錄他被拒絕的次數,表達了同志之間渴望愛還有比一般異性戀更艱辛的求愛過程,一開始的討好、試探、表白、遭拒顯現了Francis屢受創傷的心靈,更表達出了同志在尋求另外一半時的艱辛。其中Nicolas對於Francis和Marie在友誼下隱含的曖昧與挑逗,更把愛情與友情的界線顯得更加模糊。

導演風格&手法

Xavier Dolan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新生代導演,自《聽媽媽的話》(I Kill My Mom , 2009)後,這是他第二部自導自編自演的電影。

值得一看的是Xavier Dolan的電影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也經常鎖定在一些關於性向、性別的面向。其中這部《幻想戀愛》的議題包含友誼與愛情產生的矛盾、同性戀與異性戀之間的關係、同志求愛之艱辛之路、現代人速食化的愛情。Xavier Dolan的電影常圍繞著同志的議題,藉由他的電影,我們能更深入去了解同志的內心,還有讓大家知道其實同性戀與異性戀之間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私心地認為這樣可以矯正掉一些對同志有異感的群眾)。

這部電影很特別的地方是,他在電影的開頭還有中後段穿插了一些類似自述訪談的影片,找了一些人談論了關於愛情、還有他們曾經擁有的經驗。還有電影裡使用了大量的慢動作鏡頭,還有非常適合的配樂都讓整部電影更顯出色(尤其是Bang-Bang這首歌的運用) Xavier Dolan的電影一向很美,不論是畫面、鏡頭、色調、人物(這部裏頭的男生幾乎都很美,包括他自己)、配樂、衣著 還有電影裡使用的道具還有場景都很有品味。

這部電影談的感情我認為有幾種。一種是現代人的渴求愛情。故事中不論是男主角還是女主角都在求愛,小心翼翼地想要尋找到一段愛情。到了電影的最後,他們決定向前,把Nicolas忘了的同時卻又對了同一個人心動,感情中來得快去得也快,速食化的愛情下想要尋求真愛實在困難。 電影裡Francis和Marie都有各自的床伴,無論是性還是愛在電影裡的愛情都顯得泡沫化。

第二種情況是當同性戀遇上了異性戀。在很多的電影裏頭都提到過當一個同性戀者愛上了一個異性戀者是多麼令人苦澀。電影裡Nicolas曖昧不明的挑逗”友情的表現”,讓Francis小鹿亂撞 分不清楚這是這是一種暗示與否?當他在暗示、直接告白以後換得Nicolas一句”你憑什麼認為我是同志?”這樣的回答比拒絕還要令人心痛。 第三種則是當兩個好朋友同時愛上了一個人。從電影裡頭發現其實Francis跟Marie的感情很要好,像閨中密友一樣,但當Nicolas的出現(或者是電影最後另一個人的出現)時, 他們的友情都出現了極大的考驗。無論是故作若無其事或者是暗中較勁,當愛情與友情產生了矛盾以後,兩個好朋友之間的互動更顯得值得關切。

(文/Peggy Léa)

幻想戀愛
LES AMOURS IMAGINAIRES
2010 | 101 min | 法國
directed by / Xavier Dolan
starring / Xavier Dolan

3. 夏日之戀(Jules et Jim,1962)

故事背景

故事發生在巴黎,從德國來的Jules跟在地的Jim結識成了好友,他們的友誼日益增進成了密不可分的知己。他們結識了Catherine,一名迷人帶著濃情真摯的女人。Jim默默地成全了Jules跟Catherine,之後戰爭爆發了他們也失去了聯繫。某日他們再度聯繫上,Jim得知了原來這些年來Catherine一直都不安於室、擁有了好幾個情人,而Jules卻因為不願意失去Catherine而默默忍受著。後來Jim與Catherine陷入愛情,Jim、Jules、Catherine三人共同生活,他們是情人也是朋友。因為Jim與昔日女友還有Catherine和他們共同的好友Albert的糾葛情感關係,他們分開了。但這份感情卻從未終結,最後Catherine用最激烈的方式與Jim同歸於盡,留下Jules,她失去了他的愛人與他的摯友,卻也從這份糾結的情感關係中得到了解脫。

導演風格&手法

Truffaut在尚未開放完全的1962年拍出了這樣一部情感奔放毫不拘束的電影,講述著幾段錯綜複雜甚至是違背道德倫理的感情。

《夏日之戀》可以喻為一部女性電影,楚浮把女性從愛情的道德枷鎖之中解放出來,讓女性成為感情的主宰還擁有了敢愛敢恨的自主權。雖然片名是Jules和Jim,但其實除了他們兩人不可思議的友誼,更彰顯了故事真正的主角Catherine對於自我慾望的追求還有實踐。

電影中多角戀的糾結裏頭,凸顯出Jim的理智思維、Catherine的自私與大膽、Jules的癡心。電影裡用旁白的手法帶領觀眾像一個局外者,觀看著這些當局者迷的男女們,讓我們反思究竟愛情與道德之間的矛盾與荒謬。Jules、Jim、Catherine三人既是朋友也是愛人,在友誼跟愛情之間他們模糊不清,究竟三人一起二男共侍一女是否能夠真實存在這個社會之中,楚浮用他的電影讓我們去思考去體會。

(文/Peggy Léa)

夏日之戀
JULES ET JIM
1962 | 105 min | 法國
directed by / François Truffaut
starring / Oskar Werner, Henri Serre, Jeanne Moreau

4. 北非諜影(Casablanca,1942)

故事背景

《北非諜影》的故事背景在二戰期間,德國正逐漸征服歐洲,法國本土已經被德國扶植的傀儡政權維琪政府控制,位於北非的卡薩布蘭卡依然處於鞭長莫及的狀態。因此來自歐洲各地的難民都想由此逃往美國。神秘的瑞克在卡薩布蘭卡經營酒館,對於任何人都非常冷淡疏離。有日反納粹運動領袖維多來到瑞克的酒館,他身旁的女伴居然是瑞克在巴黎的昔日情人伊莎。在意外中獲得離境許可信的瑞克最終放棄愛情成就大義,讓維多與伊莎搭上飛機離開卡薩布蘭卡。

七十年來,《北非諜影》不斷地被傳頌為影史最佳的電影之一,但許多影評人認為本片之所有此地位實際上是因為時勢造英雄,本片在1942年上映時,美國剛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觀眾們受到電影中瑞克重返反抗戰線的精神鼓舞,使得亨弗利鮑嘉(Humphrey Bogart,1899~1957)一舉成為一線男星。知名影評人Roger Ebert在隨片講評中也提到,本片並沒有像《大國民》般有著大量經典的傑出鏡頭,而男女主角的演技正是其之所以脫穎而出的關鍵。

導演風格&手法

導演麥可寇帝斯(Michael Curtiz,1886~1962)在影史上不算是特別出色的導演,但在《北非諜影》裡可以發現,他對於黑白電影最重要的元素—「光影」運用自如。一開始神秘的瑞克總是身於黑影之中,側面、背面是鮑嘉最常面對鏡頭的角度,但觀眾們能從細微的動作上發現瑞克並非對整個環境漠不關心。至於伊莎—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因為她個人要求特寫戲的打光方式與角度,使得導演在此發揮的空間不大,但是她出色細膩的演技也因此完整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瑞克的態度轉變也成為影史的經典範本:神祕、衝擊、回憶、思考、轉變,只要依照這個順序且處理得宜,便能讓角色深植人心。另一個本片的有趣之處為,觀眾即使知道維多是反德英雄,但還是會本能地不喜歡這個角色,他的正氣凜然令人無法理解,相較之下瑞克對伊莎的情緒反應是可以同情的,我們也就自然地接受瑞克的想法,角色塑造的差異足以主導觀眾對劇情的看法。

在《女朋友男朋友》裡大學生活的一幕可以看到宿舍中擺著《北非諜影》的海報,些許的暗示了這兩部電影的關聯性,一是三角戀,二是大時代之下的愛情。瑞克與伊莎一樣再次於卡薩布蘭卡相會後,敞開心胸化解誤會,重拾往日的美好時光,和最後美寶與忠良在乾涸的泳池中戲水有異曲同工之妙。楊雅喆導演用這麼一幕的暗示帶出兩部電影中角色面臨抉擇的相似之處,進而使觀眾能更理解三人的關係,我認為是十分高明的。

(文/小史)

北非諜影
CASABLANCA
1942 | 102 min | 美國
directed by / Michael Curtiz
starring / Humphrey Bogart, Ingrid Bergman
Posts created 10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