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令人震撼的海灘場景是如何拍攝而成的?

《羅馬》(Roma)後段的海灘場景令人震撼,這個一鏡到底的鏡頭橫移在海灘的縱深,甚至隨著主角克萊歐一起衝入海浪中。此時可以說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克萊歐不顧危險營救孩子們,一波一波的海浪襲來,不會游泳的她還是勇往直前,如同時代的巨大浪潮席捲了渺小的個體,但人的脆弱與堅強卻也因此得以發光。克萊歐最後一句「我不想要他出生」更是重擊了觀眾的心。

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在訪談中透露了幾個拍攝此場景的秘辛。

架設人工堤防、使用伸縮搖臂(techno-crane)

劇組為了拍攝深入海浪的鏡頭,在岸邊架設了人工堤防,在堤防上架設軌道延伸至海灘內,軌道上放置伸縮搖臂來拍攝,如此一來就可以從海灘內一路橫移到海浪中。

不過在拍攝日的前一天海上有熱帶風暴,風暴削弱了堤防的穩定性,因此拍攝的時候常常會發生出軌現象,一出軌就要從頭來過。失敗了多次,天色光線也慢慢變化,所幸在日照光線到達甜蜜點的時候剛好就成功了!之後考量到安全以及光線已經變差,就沒有繼續往下拍攝,只留了這顆唯一成功的鏡頭。

伸縮搖臂示範影片

電影是「順拍」導致結局的不確定性

導演透露,《羅馬》是用「順拍」的方式完成的,所謂順拍,就是「拍攝的時間順序」跟「電影的時間順序」一致。

這在一般觀眾耳裡聽起來似乎理所當然,但其實一般拍片的時候,為了節省成本、製作的便利性、以及考量演員的檔期,同一個場景的戲份會合在一起拍攝,再用剪接去排列分割。

順拍雖然製作成本會比較高、彈性也會降低,但可以讓演員更進入電影的情緒裡。因此阿方索坦承,當時電影拍攝進行到後段這一場高難度的海灘營救鏡頭,如果拍攝失敗或是發生什麼意外的話,結局可能就要改了。

這顆鏡頭其實並非完全的一鏡到底

這顆鏡頭呈現在銀幕上是高潮迭起完美的一鏡到底,但其實是由多個鏡頭拼接而成,再進行數位調整。

根據本片的視覺特效總監Dave Griffiths透露,雖然是使用高科技的視覺特效來拼接鏡頭,但是這場戲的難度在於天空、海浪、沙灘都必須調整到一致的光色才有說服力,除此之外海面的反射也是棘手的問題。

雖然不是完整的一鏡到底,但其實這場戲的頭跟尾是同一顆鏡頭。也就是說只有衝進海浪救人的部分是以多個鏡頭抽換拼接而成,增強戲劇性,其他還是同一個橫移長鏡頭。

參考資料:

IndieWire:https://reurl.cc/M0xav
The Hollywood Reporter:https://reurl.cc/NAmk6
THR Alfonso Cuarón Close-up:https://reurl.cc/VDvr5

Posts created 10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