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卓布拉克飾演的Ryan是一位醫學工程師,她研發了太空適用掃描器,只要在太空裝妥儀器,她就可以回家,萬萬沒想到事情出了狀況,一場不該發生的機械失控造成巨大災難。一如航海、登山、探險,在外太空幾乎無人支援的狀態下,加升了生存危機的恐懼,Ryan是SDS-157的唯二的生還者(另一位是喬治克隆尼飾演的Kowalski),我們看著她如何從害怕中重新堅定自我,找到活下去、回到地球的意志力。

《地心引力》最深刻的絕對是那彷彿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宇宙足以將人吞噬的靜謐和無邊無際、沒有方向和秩序的真空狀態、以及一股油然而生的茫然。

電影裡的聽覺和視覺都精簡卻足夠強烈,因為導演Alfonso Cuarón非常懂得利用反差達到震撼。首先是聲音,片頭最一開始上了一段文字,告訴觀眾外太空沒有可以傳遞聲音的介質,接著片名七個英文字母隨著越來越激昂的音樂出現,下一個瞬間就變成一片寂靜。在這個反差極大的瞬間,觀眾只能專注在那顆充滿漩渦狀白雲的藍色地球和一望無際的黑色太空中,這時太空場景寂靜無聲的真實感就被襯托出來了。

再來是視覺畫面的處理,可以特別注意到在一片漆黑的宇宙中,空間感、距離感、方向感是如何運用鏡頭語言呈現。從一開始太空梭遠遠地從畫面外出現,帶出無邊的空間感,一路拍到一行人被碎片攻擊時的緊湊和危機感。只有攝影機是冷靜的,不斷地環繞拍攝人、飛行器、爆炸碎片等主題,我們感覺跟著鏡頭轉,和劇中的角色一樣失去方向感,當爆炸意外結束後,我們被周圍的黑包圍,銀幕上的黑還有電影院周圍的黑,我們跟著鏡頭迴旋在宇宙之中。這時太空電影已經從第三人稱的觀看變成了第一人稱的體驗。

《地心引力》的運鏡包含了長距離、短距離以及旋轉等各種技巧,同時攝影機的運動緩緩加速,讓「一鏡到底」的慢中又帶點逐漸升高的緊張和壓迫,在看慣了劇情大片習用的快速鏡頭切換,《地心引力》不剪輯的長鏡頭是相當一反其道的。長鏡頭讓動作、劇情、空間都連接在一起,好像用壓力鍋煮菜,食材是電影裡的人物與事件,而水都留在鍋內逐漸升溫、升壓,如觀眾的情緒,隨時間與電影本身交融,切換鏡頭就像把鍋子打開一樣,太早打開情緒就外洩了。

時間是烹煮食物的秘訣,在電影裡更是。《地心引力》以長鏡頭連續不斷的時間,堆積情感的壓力,人是感受不到時間的,可是回過頭來卻發現是無形的時間磨練出最終的樣貌。

(文/Bess、Charlie、Kamel、楊揚、H)

AT 372 MILES ABOVE THE EARTH
THERE IS NOTHING TO CARRY SOUND
NO AIR PRESSURE
NO OXYGEN

LIFE IN SPACE IS IMPOSSIBLE

Posts created 106

發表迴響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