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果出任務》是一個主要由美國人看世界的觀點,我們常常會在觀影後忽略了這個事實,而沒有去想到比如說伊朗的觀點。很多歷史事件其實都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去切入,電影在取材方面亦然。以下舉幾個例子,提供給大家參考。
關於二戰,歷史課本上總寫著納粹戰敗、猶太人所遭遇的殘忍對待,卻從來沒有真正去看待希特勒的人格特質,而直接把他定義成一個極權者。《帝國毀滅》(2004)企圖拋去世俗既定的框架,從希特勒的女秘書的回憶錄跟史料重新建構、審視被貼滿標籤的這個「人」,當剝除掉世俗成見後,我們才能理性的看見歷史的崩塌與傾覆。在震耳欲聾的砲聲跟絕望的寧靜交雜中,每一個人都變成人性的被害者,輕易被誤解與偏見,還有佔有與野心控制。整部電影重新審視的不只是希特勒,而是人性價值,還有信仰崩潰的絕望。只有跳開歷史的勝負,我們才能回過頭來檢視這些過程,真正學會尊重跟和平。
《阿爾及爾戰役》(The Battle of Algiers, 1965)不同於《亞果》,他的敘事焦點放在被法國殖民的的北非人民上,大量的仿紀錄片鏡頭呈現出當地人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和革命的殘酷,這時的這些仿真的片段,並非用來服膺或強化主流的正當性,而像是一個誤入當地的攝影機,不斷遇到衝擊性的事件。這部電影之所以產生,可溯及當時是一九六零年代,也就是左派思想興盛的時候,然而,影片也不會因為要站在被殖民者的觀點而忽略掉真實,相反的,阿爾及利亞的地下組織不斷地以恐怖攻擊、炸彈等方式攻擊殖民者,甚至殺害無辜的段落也被真實呈現。
在亞洲的歷史改編電影方面,《南京!南京!》(2008)更是把南京大屠殺的敘述觀點分支出戰犯的觀點,也就是日本人的觀點。影片中的日本人不再是一味地被妖魔化,更多的是軍旅生活的真實樣貌,他們同樣有戰地的孤獨、恐懼等,也有同儕間的親情。日本的元素在劇中不斷以音效和畫面呈現,到了最後更是以十多分鐘的長度呈現日本的儀式。 然而,這並非是為日本平反,相反的,在劇情的推演下,日本的元素到後來越來越令人反感,日本軍人主角角川,即做為一個有良知的軍人,面對日本的儀式、精神象徵,在戰爭中日漸醜化,產生了困惑甚至是生的絕望,個人與國家之間辯證也因此成形。姜文的《鬼子來了》(2000)則是以比較不常見的角度來描寫中日戰爭,以一個比較貼近日本人或是中國農民的立場來看整件事。
另類歷史角度的5部電影
1. 帝國毀滅(Downfall)
2004 | 150 min | 德國
導演: Oliver Hirschbiegel
主演: Bruno Ganz, Juliane Kohler
德國即將在二戰戰敗,最後的十天裡,希特勒陪伴著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帝國慢慢步入毀滅,前所未有的絕望襲來,在書本上只是一行文字的歷史,當它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那會是怎樣一個十天。
2. 阿爾及爾戰役(La battaglia di Algeri)
1966 | 111 min | 阿爾及爾、義大利
導演: Gillo Pontecorvo
主演: Brahim Hadjadj, Jean Martin
一九五四年起,法屬阿爾及利亞由於阿拉伯人不滿意法國人的長期統治,而爆發反抗運動。阿爾及利亞人阿里.拉波安原本只是一個街頭的混混,在牢中目睹回教徒遭斷頭台斬首後,出獄到阿爾及爾,加入民族解放陣線(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FLN)),甚至更進一步成為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的領導者,接著,民族解放陣線就展開了一連串武裝暴力反抗。
3.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 Step)
2000 | 162 min | 中國
導演: 姜文
主演: 姜文 、香川照之 、袁丁 、叢志軍
馬大三是一個中國的農民,在一個夜晚被人用槍威脅他保管兩個麻袋,打開來發現是一個日本士兵跟一個漢人翻譯官。一開始村民把他們藏在地窖裏,一邊避免他們自殺或餓肚子一邊還要避免每日經過的日軍發現。但是一直到春天來了,都遲遲沒有人要來取回這兩人,於是村民開始面對如何處理這兩人的問題。
4. 南京!南京!(City of Life and Death)
2008 | 135 min | 中國
導演: 陸川
主演: 劉燁、高圓圓、中泉英雄
從中、日不同視角陳述1937年長達六周、三十多萬中國人遭殺害的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南京淪陷之後,大量的難民湧入由德國官方人員拉貝主持的「安全區」,但是日本軍人卻強迫他們交出一百位中國女人作為慰安婦。日本軍人角川涉世未深,在目睹戰爭中日本軍方的暴行之後,開始對勝利後的占領感到疑惑。在這樣的歷史悲劇底下,不同的人們表現出人性的掙扎,和對尊嚴、信仰的追求。
5. 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美國文化 (Borat)
2006 | 82 min | 美國
導演: Larry Charles
主演: Sacha Baron Cohen, Ken Davitian
《芭樂特》是英國演員薩夏拜倫柯恩(Sacha Baron Cohen)假裝是哈薩克電視台主持人,和製作人一起飛到美國,帶回一手的「先進國家」報導。芭樂特用粗鄙與極其「政治不正確」的言語與行徑去挑戰美國人的底線,各種議題如美式笑話、中東議題、女性主義、同性戀、餐桌禮儀、IPOD等等也都被他輪番戲弄。這個虛構角色所拍的偽紀錄片,連影片的開頭都製作成粗糙的偽電視片頭、並刻意播放中亞歌曲,弄得有模有樣,讓美國成了一個情境秀的場景,真實地揭發了美國人高傲的一面。
(文/黃英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