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幕上的漫畫

漫畫受到平面以及邊框的限制,發展出一套與電影不同的說故事方式,像是以效果字來替沒辦法配樂的畫面增色,或是在靜止畫面加上速度線來強調流暢的動作感等等。在改編成電影後,角色獲得了聲音及動作的能力,這些元素似乎變得沒那麼必要,因此,近年來無論是DC還是Marvel,超級英雄電影大多都捨棄了這些會干擾畫面的圖案,只保留角色和故事重新拍一部電影,這之中在在都顯現了漫畫與電影之間的差異,轉換上的困難之處。

然而,背景並不僅僅是漫畫改編電影面對的唯一難題。漫畫還有許多特色,若要讓電影在大銀幕上仍然保有漫畫的趣味,在電影化的過程中勢必要重新演繹這些元素。


1. 漫畫空間

漫畫是由插畫家手繪而成,比起攝影機拍攝出來的影像來的平面許多,甚至有些畫家因為加入個人的風格或創意,使得筆下的世界具有特殊的光線、色彩或是景物。若大量使用現實場景反而會過於真實,或是因為偏離原著設定的樣貌,降低電影給人的漫畫感。

自導自演的Warren Beatty在要向原著漫畫致敬的堅持下,《狄克崔西》(Dick Tracy, 1990) 只用了1930年代印刷所能呈現的七種顏色,並限制美術團隊不能調整顏色的深淺,在物體上就如同漫畫那樣看起來會是大面積的色塊。此外,拍攝上仍然使用傳統的光學接景技術,美術團隊共繪製了57幅玻璃板畫來呈現充滿手繪感的城市,以片中警探和小鬼在鐵軌間追逐的鏡頭為例,鐵軌是真實的,而在上面呼嘯而過的火車只是一個60多公分的模型而已。


漫畫利用邊框格線隔開了一張張的圖片,因為頁面大小的關係,讀者通常不會一格一格的閱讀,而是一次看到許多不同格子裡的畫面,因此漫畫具有可以在同一時間展現許多不同的視角的特性。電影銀幕則是單一畫面,因此大部分電影都會利用分割畫面來達到類似漫畫格線的效果。

《綠巨人浩克》(Hulk, 2003) 雖然改編自Marvel的知名漫畫,但李安文本上採取了相反的作法,他以角色的內心與人物關係為主線,在故事上將主角設計成希臘式悲劇人物,而非以娛樂性較高的特效與驚奇片段;另外,在影像上,他也與其他超級英雄電影不同,他大膽的將電影回歸漫畫,在影像上呈現出漫畫般的格線,使得整部電影充滿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分隔畫面和誇張轉場。另外,在反派葛倫受到爆炸波及的時候,李安更是故意的在他周圍加上了一圈白邊,並將背景切換成如漫畫紙般的許多小格子,就好像將他噴出了漫畫一般,令人不由得佩服李安對於漫畫的想像和創意。


漫畫的動作感和聲光效果都需要靠一些輔助圖案,例如對話泡、旁白文字、發出聲響時的效果字,以及表達速度感和臨場感的效果線等等。漫畫利用在畫面上加上這些素材,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說故事方法,但這些圖案在電影中反而容易顯得突兀,甚至影響觀眾觀看電影影像。

導演Edgar Wright受到1960年代蝙蝠俠影集影響,著迷於五彩繽紛的詼諧趣味,以及將效果字以類似默劇字卡呈現的嘗試,《歪小子史考特》(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2010)也充滿了這種感覺。導演利用漫畫與電玩的結合,保留了大量效果字及畫面圖樣,像是演奏音樂時的ONE、TWO、THREE、FOUR和黃色閃電,另外他也採用了漫畫的旁白文字,例如介紹史考特房間的擺設,以及和妹妹通電話時的基本資料。這可以說是塗裝圖案第一次和電影成功的結合,因此本片在聖地牙哥動漫展一發表時便引起轟動。

《太極1:從零開始》(Tai Chi Zero, 2012)一樣是跟電玩取經,卻弄得像老式港漫一樣,或者說更像是武功秘笈,在慢動作出招的同時讓角色肩膀上背著中二的招式名稱,再配上細部的點解如重心、力道等數值。而補充文字則和地圖結合,利用電玩地圖的呈現方式,讓這些圖案不至於顯得太過奇怪。
馮德倫導演雖然說自己只是為了過癮,但不可否認的這部帶有蒸氣龐克元素的電影開創了武俠片的新風格。

至於《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Nodame Cantabile: The Final Score, Part I&II, 2009&2010)作為同名連續劇的電影版大結局,在畫面的處理上和原劇採取同樣的態度。導演武內英樹非常取巧的將塗裝圖案的呈現當成笑料,來避免它們突然出現在銀幕上的突兀感,再搭配男女主角誇張的演技,像是跳躍或是擊飛之類的大動作,以及配角相當具有漫畫感的外型及個性設定,營造出一種脫胎自漫畫的KUSO搞笑風格。


漫畫人物的表演看起來其實就像不停地在變換姿勢,由讀者在腦海中替角色們將動作連接起來,才會有一氣呵成的動作感。相反的,電影則需要透過演員不時定格並擺出帥氣的姿勢來造成動作的不連續,或是利用慢動作使演員彷彿停滯在某一個動作上,以呈現出漫畫般介於動靜之間的感覺。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 2006) 是運用這種效果的電影之一,原著畫家Frank Miller的堅持碰上學視覺藝術的導演Zack Snyder,讓《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和《萬惡城市》在製作上相當類似,全片都在一間廢棄車站內的藍目前完成,更出動了9家特效公司一起製作出所需要的大戰場景和漫畫世界,再一格一格的印製到膠捲上。再加上大量的慢動作處理,像是從斯巴達王把人踢下無底洞的那幕,使得每一個畫面都像真正的漫畫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Nn5TZu6R8

回過頭來,並不是說漫畫改編電影,就應該要在畫面中保留漫畫元素,如同《樂高玩電影》(The LEGO Movie)中保留了許多樂高積木的獨特玩法,當兩個不同的媒介結合的時候不應該完全捨棄其中一個的特色,而應該思考如何保留,或者以另一者的技術去增強、進化他。《駭客任務》系列導演華卓斯基姐弟一直是日本漫畫的愛好者,而他們發明的子彈時間就像數位版的漫畫定格畫面;效果字並不是只能用在漫畫電影之中,《屍樂園》(Zombieland)中主角的生存法則的呈現方式絕對是該電影的一大亮點。

事實上,上面提到漫畫的許多元素,像是效果字、速度線、敘事觀點的轉換,甚至圖像小說的分鏡、景深等等概念,都是從電影中學來的概念。這些東西以新的樣貌再一次的回到大銀幕上,就像《萬惡城市》的黑色電影風格,說起來也有種「雞生蛋、蛋生雞」的趣味吧!

(文/王子誠)


狄克崔西
Dick Tracy
1990 | 105 min | 美國
導演:Warren Beatty
演員:Warren Beatty, Madonna, Al Pacino
綠巨人浩克
Hulk
2003 | 138 min | 美國
導演:Ang Lee
演員:Eric Bana, Jennifer Connelly, Sam Elliott
歪小子史考特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2010 | 112 min | 美國
導演:Edgar Wright
演員:Michael Cera, Mary Elizabeth Winstead, Kieran Culkin
太極1:從零開始
Tai Chi Zero
2012 | 98 min | 中國
導演:馮德倫
演員:梁家輝, Angelababy, 袁曉超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
300
2006 | 117 min | 美國
導演:Zack Snyder
演員:Gerard Butler, Lena Headey, David Wenham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
Nodame Cantabile: The Final Score
2010 | 112 min | 日本
導演:武內英樹
演員:玉木宏、上野樹里、瑛士、福士誠治、吉瀨美智子、山田優、竹中直人
Posts created 10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