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台北電影節是我參與影展的起點,有幸看了魯本奧斯倫的《五道人生難題》和《Play》後,在導演講堂中徹底被他本人的幽默所收服。幾年後的《婚姻風暴》也沒讓我失望,所以當魯本奧斯倫的新片《抓狂美術館》贏下2017年的金棕櫚獎時,我確實相當興奮及開心。
對我而言,魯本奧斯倫的作品魅力大致上來自兩個成分:自成一格的長鏡頭語言、以及他對人類互動模式的洞察。
從《五道人生難題》中的群體壓力、《Play》中的冷眼旁觀、《婚姻風暴》中的貪生怕死,到《抓狂美術館》的信任關係,魯本奧斯倫總是能精準地掌握到那種尷尬或微妙的時刻,去喚醒觀眾記憶中的類似情境,然後會心一笑。
這種對人性的觀察及剖析,往往令國外影評想起拉斯馮提爾和漢內克,但我認為相較於他們的憤怒或疏離,魯本奧斯倫的作品則流露出他獨特的幽默感,就像在笑說:「人類就是這麼地有趣啊」。他對人類的興趣也許受到身為經濟學教授的父親和小學低年級教師的母親的影響,但我認為就如同他的影像風格,這種帶有嘲諷的態度應該來自他對YouTube影片的喜愛。
魯本奧斯倫常在訪談中提及他所喜愛的YouTube影片,像是〈Cab Diver on BBC〉中硬著頭皮亂掰的受訪者、〈Battle at Kruger〉中獅子和水牛的群體互動、〈Girls first Ski Jump〉中第一次滑雪的膽小女孩,或是〈Best Cry Ever〉中以誇張方式痛哭的男人等等。從中不難看出魯本偏好令人想要吐槽的影片,也許能解釋為何他的電影總是以一些荒謬的情境去帶出想講的議題,而他的幽默感也在其中展露無遺。
相較於大家第一眼看到的種族或貧富差距等社會議題,我覺得魯本奧斯倫對這種人際互動的描繪才是電影真正的主題。因此在觀影的時候,我總會更注意角色做出反應,去想像他們收到的心理壓力,這幫助我更容易進入魯本奧斯倫的電影世界。
至於長鏡頭的風格,大家可以看看這支由16:9電影雜誌所製作的影片,其中點出了魯本奧斯倫三個可能的靈感來源,以及所帶來的影像感受。
(文/王子誠)
影片來源:https://vimeo.com/244062971
翻譯:24電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