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些時期會為社會留下瘡疤,生命中也有些時刻會改變我們的人生。時間與空間束縛著我們,卻也定義了我們,在我們與相同時空的他人之間,創造出無法言喻的連結。
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
日前奧斯卡金像獎公布入圍名單,《羅馬》入圍10項成為大贏家,可以說是繼2000年《臥虎藏龍》之後最風光的外語片。
Youtuber “Film Radar” 製作了一段影像論文,分析這部在去年轟動電影界的作品。
導演艾方索柯朗在訪談時透露,這部片原始的構想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這部片必須是關於克萊奧(Cleo),也就是以自己兒時的褓姆利波(Libo)為原型建構的角色。第二個是要透過記憶來進行創作,重現自己記憶中的人事物。第三個是要拍成黑白電影,但並非懷舊的黑白,而是以現今的觀點來回望過去,需要現代的、純淨無雜質的黑白,所以選用數位65mm片幅拍攝。
他也提到,《羅馬》是一部關於家庭、城市、國家的電影,但最終講的還是人性。他希望拍攝的是一部私密又普世的電影,乍聽之下有點矛盾,但導演以私密的體驗出發,不嘗試要給出答案或傳遞訊息,而是讓觀眾融入自己的回憶,即使與克萊奧有截然不同的人生,也能有共鳴。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OYo57Fi6s
翻譯:24電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