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其他黑奴片,《自由之心》所欲談論的,除了奴役外,更多的是自由的層級與不自由的層級。但其實真正放眼全局,那種選擇是巨大不自由底下唯一的自由了。
《自由之心》:讓痛苦昇華的歌唱,談電影選曲
《自由之心》在聽覺的刻劃上,以重現十九世紀的黑人工作歌、靈魂樂與美國鄉村曲調等為主軸,其中選曲如<Roll, Jordan, Roll>等皆足以作為獨立於劇本與台詞之外的重要敘事文本。
《自由之心》:關於電影中的「畫外」 (off-screen)
畫外,既可以代表宿命、代表動作的強化,也可以代表另一個世界永遠不能由另一個世界所捕捉,因而與景框內的世界衝突。而這也與《自由之心》強調的角色歷程相符:進入到陌生的場域,面對逐漸滲透的殘酷「真實」。
《自由之心》:傳記改編電影的限制與突破
與一般的電影相比,《自由之心》的情節顯得平淡,甚至可以說,角色的處境,並沒有遵循一個三幕劇的公式,也就是:「鋪陳、衝突、解決」;但是它卻也有一個難以跳脫的格局,也就是這是一部傳記改編的電影。
《自由之心》:Solomon Northup的小提琴意象
「我希望它能為我們帶來歡樂。」當Ford主人把小提琴拿給Solomon作為他成功開鑿運河的獎勵時這麼對他說,我想這也是小提琴這個樂器帶給了Solomon苦難、陪伴了Solomon承受苦難之外的另一個意涵。
《自由之心》:再掘黑奴歷史
一直以來,導演Steve McQueen就想拍一部黑奴電影,不談令人憤恨不平的種族歧視、不談追求自由平等的暴動反抗,他只想據實呈現一個黑人如何從自由之身淪為奴隸,在這期間又遭受了多麼慘無人道的待遇。
《自由之心》:自由之心的眾多角色
《自由之心》是一部由Solomon遇到的人組成的電影,電影裡細膩地描述了主角Solomon和一路上遇見的人(不論白人、黑人)之間的互動,和細微的利害關係。電影雖然Solomon的故事為主軸,但其餘眾多的角色也具有一定的篇幅
《自由之心》:所剩無幾的自由
許多電影運用被箝制的肉體對比出慷慨激昂的人心價值,但《自由之心》卻讓人身自由一夕被剝奪,使人性尊嚴顯得不堪一擊。
《自由之心》:及格邊緣的三幕劇
《自由之心》到底算不算一部好電影?撇開其他因素,光在劇本上思考,那也不過就剛好擦過及格邊緣,而所謂劇本是「一劇之本」,站在這個角度而論,《自由之心》的整體表現不言而喻。
《地心引力》#2: 生命最卑微也最純粹之處
《地心引力》讓我看到的是一無所有到空氣都不太夠的人,如何重新找到希望。劇情前半段Ryan在意外發生之後不斷的失去東西,太空艙、氧氣、甚至最可以依賴的夥伴,就算自己把繩子抓得再緊他也終將離開。
《地心引力》#3:台詞與劇本評析
事實上,這完全不是一部科幻電影或是太空電影,這部電影有點類似另一部低成本科幻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同樣藉由對話內容反覆辯證,去論述人類的性命與存在問題。
《地心引力》:嶄新的特效技術-IRIS robots與Framestore團隊
《地心引力》的長鏡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它的難度與傳統電影的拍攝方法是全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