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黑白電影在這個世代處於劣勢,我們仍能看到不少優秀的作品持續產出,讓人不禁想問:「既然都可以拍彩色電影了,為何選擇黑白?」
黑白與彩色交錯的電影
對色彩的感受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雖然彩色電影成為主流,但是黑白電影至今依然保有一群支持者。不過,黑白與彩色電影真的是水火不容的兩股勢力嗎?
大銀幕上的漫畫
漫畫受到平面以及邊框的限制,發展出一套與電影不同的說故事方式。若要讓電影在大銀幕上仍然保有漫畫的趣味,在電影化的過程中勢必要重新演繹這些元素。
《自由之心》延伸片單:當代的不自由
比起其他黑奴片,《自由之心》所欲談論的,除了奴役外,更多的是自由的層級與不自由的層級。但其實真正放眼全局,那種選擇是巨大不自由底下唯一的自由了。
《地心引力》:嶄新的特效技術-IRIS robots與Framestore團隊
《地心引力》的長鏡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它的難度與傳統電影的拍攝方法是全然不同的。
11部電影認識長鏡頭
長鏡頭(Long Take)意指長時間的鏡頭,也就是所謂的「一鏡到底」。《地心引力》的導演Alfonso Cuarón深諳長鏡頭的優勢與技術。在此我們挑選出11部令人屏息的長鏡頭電影片段,重新理解此電影手法的意義和拍攝難度。
《聽說桐島退社了》延伸片單#1:關於迷惘青春的6部電影
校園、或者以青春為題的電影,永遠避不開的基礎命題-友情、愛情、課業、同儕夥伴、與成人的差異、自己的未來、迷惘、掙扎、選擇等等。
《聽說桐島退社了》延伸片單#2:使用麥高芬手法的3部電影
《聽說桐島退社了》這部電影,因為整部電影以桐島的退社回開端,開啟了角色之間的追尋與互動,推動了這部電影的發展,因此桐島也可以視為這部電影裡的MacGuffin。雖然桐島始終沒有出現在電影裡,但卻因為他對角色來說有著指標性的意義,藉由這種心理層面的影響,桐島成功的引導了劇情的走向。
《聽說桐島退社了》延伸片單#3:使用多線拼湊敘事法的3部電影
有別於一般的校園電影常常由特定的角色出發,《聽說桐島退社了》並沒有設定特定的男女主角,反而是採用了多人的視角去描繪整體的校園生活。這種多面且客觀的敘事手法讓觀眾可以更完整地了解到整個校園的生態。
《亞果出任務》延伸片單#1:伊朗電影
《亞》涉及的伊朗人質事件,其實是一連串的國際事件的後果,在片首的旁白也確實訴說了一遍,這些事實在觀影之後、隨著劇情發展與公式化的編排,觀眾不經意地被導向英雄主義的情緒之中,沉浸在救援任務成功的喜悅裡,而遺忘這件事可以被探索的歷史、議題,以及世人陌生的伊朗。
《亞果出任務》延伸片單#2:關於媒體的7部電影
「經過剪接篩選以及後製的影像是否能足夠代表真實?」我們挑選了7部關於使用媒體–包括照片、電影、電視台、廣告–進而影響政治的電影。
《亞果出任務》延伸片單#3:另類歷史角度的5部電影
《亞果出任務》是一個主要由美國人看世界的觀點,我們常常會在觀影後忽略了這個事實,而沒有去想到比如說伊朗的觀點。很多歷史事件其實都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去切入,電影在取材方面亦然。本文舉5部電影作為例子,提供給大家參考。
《女朋友.男朋友》延伸片單#1:學運與青年反抗
學運和愛情是《女朋友.男朋友》的兩大主軸。電影為學運做了時代見證,影像刻畫出當時的思潮、反動力量、文化與社會背景,是相當重要的文本,本期延伸片單拉伸出法國、日本、中國等各別時空的學生運動。